来源时间为:2023-11-13
11月5日至6日,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出现了极端暴风雪天气,最大积雪深度达到29厘米。
出台于2022年11月的全国首个应对极端性天气地方性法规《通辽市极端天气应对条例》(以下简称《条例》),在此次灾害防御中被启用。在24条法律法规的“硬核”保障下,通辽各级政府、部门有效防范和果断处置突发事件,合力筑牢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。
《条例》明确,极端天气根据市、旗县级气象主管机构发布橙色、红色预警信号来确定。各级人民政府、相关部门在气象主管机构发布预警信号后,应当立即决定极端天气应急响应级别,发布启动应急响应命令,并迅速采取防范性、保护性措施。
在此次暴风雪来临前,通辽市、旗两级气象部门发布暴雪、寒潮、大风、道路结冰等灾害性天气预警信息119期、公众气象服务产品107期,提前50个小时召开新闻发布会,为政府安排部署和部门响应打出充足提前量。
市委常委、副市长亢永强调度城市供水、应急清雪、物资储备、热电调度、森林消防救援等应对准备;通辽市防灾减灾救灾指挥部办公室发布紧急通知,要求交通运输、公安交管、城市管理等部门全力落实防范措施。
《条例》规定了通辽地区极端天气应急响应启动程序,明确建立市、旗县、苏木乡镇、嘎查村四级极端天气应对工作责任体系,健全极端天气应对指挥协调、社会动员、物资储备和激励机制。在气象预报预警发出后,住建、交通运输、教育等部门启动了重大灾害性天气停工停运停课停游机制。
电力行业加强巡视,组建151支应急抢修队,调集抢修车143辆,发电车7辆,发电机57台等应急物资。
市应急管理局出动3200余台清雪车和11000名作业人员;热力公司采取提前提温提压的措施,主城区三大热源设备均提高供水温度和流量参数以满足供热需求。
卫生局落实“门前三包”责任制,确保大街小巷道路畅通;农牧局主动联合气象部门发布气象灾害风险预警等服务产品。
各苏木乡镇、嘎查村迅速组织人力物力,在农牧业区采取除雪、清理干道、巩固大棚等措施,提前谋划储备蔬菜、水果,确保果蔬产品正常供应。
经过48小时昼夜清雪除冰,国省干线及高速公路1720公里已全线畅通,水、电、气、暖等保供正常,各市、旗县、苏木乡镇、嘎查村恢复正常生活生产秩序。
(作者:韩冬梅?张林)